律协党建
市律师行业庆建党百年作品展丨征文篇6

 

市律师行业庆建党百年作品展丨征文篇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讴歌党的伟大光辉业绩,激励全市律师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中共肇庆市律师行业委员会、市律师协会积极筹备,组织律师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美术书画、征文、摄影、视频、篆刻等文艺作品展,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30日起陆续在“肇庆律协”公众号对征集到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分内事一说

 

——学习贯彻习近平依法治国随笔

 

 

本人积极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的活动之中,尤其是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

通过学习,领会了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要义大体如下: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和总抓手;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问题。

作为中国人,首先务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保证中国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其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过本次参与学习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的活动的同时,应当着重贯彻、执行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

本人作为律师之一员,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结合律师的职责、要求,我自认为,必须做好“份内事”就是为依法治国贡献一份力量。

分内之事的意思是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分内”指本人范围之内;“份内”一般用于工作。

本人原以为律师工作的份内事主要指:接受委托,担任法律顾问;参加诉讼、调解、仲裁活动;代理申诉、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解答询问、代写文书等律师业务方面;自觉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方面的规定;义务普法方面即可。

现在通过对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的学习,认识到律师的份内事远远不止上述两方面,还要着重做好以下份内事:

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这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初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政法机关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政法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二)律师队伍不是政法机关,但是作为律师的我,要有主动意识、配合意识。如积极配合政法机关,将政法机关“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转化为将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律师的最高追求,同时摒弃当事人的非合法利益并且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又如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对政法机关执法能力的提高、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的提高等及时给予点赞和向当事人进行宣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二、积极参与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中去

(一)“科学立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立法,是国家有权机关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及过程的总称。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是对立法工作的要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相互依存,必须同步推进。科学立法,主要是指所制定的法律内容必须反映中国的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保证法律法规件件能够有效落地;同时,立法的过程和方法必须科学化,也必须符合立法规律,要求一夜之间就能制定一个法律是不符合立法规律的。立法讲成熟、行政讲效率、司法讲公正,乃是各类法治工作的不同特点,我们应当尊重。科学立法既要讲质量,也要讲效率,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工作,还要着力解决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立法规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民主立法,是指提高立法的民主化水平,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广泛听取各种利益群体的意见,建立起事先和事后的立法评估机制等。依法立法,要坚持立法行为和立法内容的合宪性、合法性:要求立法主体遵守立法权限,不得越权立法;重大立法必须有宪法和上位法依据,不得擅自立法;立法的内容不得与上位法,尤其是宪法相抵触,不得违法立法。

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律师,最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在科学立法时,律师及时准确地建言献策,从依法治国的第一个环节、法治过程的起点、法治工作的前提进行关注,通过合法的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建言。

本人从1988年开始学习法律知识,后参与普法活动,1998年从事律师工作,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现在提出“科学立法”,这是一个重大的提升和转型。公众参与立法,应当作为律师工作的份内事。

(二)“严格执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执法。执法是有关国家机关依法从事管理,具体适用法律,将法律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法律适用过程,也是法律实施过程,更是将规范准则转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过程。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不足,既有“无法可依”的问题,更有“执法不严”的问题。当前,“执法不严”是我国法治建设工作中的突出“短板”,坚持“严格执法”,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坚持严格执法,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在国家执法活动中,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执法主体。严格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不能坚持严格执法的政府就难以被称为法治政府。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就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

严格执法要求执法者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对法律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不能将“执法”与“处罚”等同起来,执法的本质恰恰不是处罚,而是对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实施,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维护和保护。特别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依据并经过正当程序,不受限制和剥夺。我们既要防止有法不执,也要防止有法乱执。现在特别要防止多样的、变相的“新形式”行政违法的出现,严格纠正越权执法、违法执法、钓鱼执法、逐利执法。

在执法机关执法的过程中,律师的辅助、、顾问、参与、献计献策、监督以及通过个案的正面宣传法律的执行,均是我们律师的份内事。

(三)“公正司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总书记对“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

司法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解决争议、惩罚犯罪的法律实施活动。司法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必要方式、重要标志与检验尺度。只有司法是公正的,我们才能说全面依法治国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果,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赖与支持。

没有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不可能有公正的司法。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律师的主营业务就在这里,我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公正司法的落实。

 (四)“全民守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还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守法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自觉服从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的行为及其过程的总称。守法反映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宪法和法律的认知和态度。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法治状况,与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守法行为密切相关。

全民守法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法律地位上的至上性和适用上的平等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杜绝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

我们律师要带头守法,必须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为社会树立榜样,应当引导全体人民群众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氛围。如带头学习、宣传、遵守《民法典》。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民法治素养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违法犯罪案件甚至仇视社会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黑、毒、黄、赌”尚未彻底清除,生产不健康食品、污染环境、毁坏资源等行为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信权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自力报复、暴力维权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我们律师要引导群众学会和习惯在理性和法治轨道内平衡利益、化解矛盾、处理纠纷,共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是律师必须完成的份内事。

本人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在此呼吁律师同行们,一起将依法治国涉及的包括但不限于“确保互联网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使法治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等主题工作纳入律师的份内事,发挥律师的专业知识,作出律师应有之奉献。

以上系本人学习之心得,如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作者:广东科业律师事务所 汤剑华

会员登陆
会员名称:
会员密码:
  
服务平台
审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