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参加“2024年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研修班(跨境争议解决专题①)”心得
在当今世界各国贸易壁垒纷纷树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等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十一天主题为“2024年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研修班(跨境争议解决专题①)”的涉外律师培训课程,对我个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重要的国际视野的拓展,以下是我本人参加此次培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专业技能的提升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跨境争议解决的应对及处理能力越显重要。涉外律师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这要求我们具备深厚的法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培训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精心地为我们安排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涉外法治”的重要表述及意义、要点,普通法合同法律事务、国际民事诉讼主要法律问题、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和实务要点、英美证据法等专业课程,使我对当前国际形势、我国涉外法律服务现状、国际法律规则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课程还涵盖了合同起草、合同履行与解释、谈判技巧、跨境纠纷解决机制等内容,这些实用的技能将对我的日常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国际商事仲裁方面,通过模拟实际案例,我学会了如何审查合同要点、熟悉了涉外商事仲裁的规则,在合同中如何准确地表达双方的意愿,避免因文化差异或语言障碍造成的误解。
二、语言能力的强化
语言是涉外律师的重要工具,无论是与国际客户沟通,还是阅读和撰写涉外法律文件,都离不开流利的外语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培训中,根据课程实际需要,为我们增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姜栋教授重点地讲解了IRAC分析法,教导我们如何用法律思维解读英文法条、理解英文合同条款、掌握英文写作技巧。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学习了法律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因此,我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将来能够更自信、准确地在国际法律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了较为充分的能力储备。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涉外律师不仅需要精通法律,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和法律传统,了解了在国际法律实践中如何尊重和适应文化差异。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也是成功解决跨境法律问题的关键。
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
涉外律师往往需要与不同国家的律师、客户、政府官员等多方合作,因此,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国际商事仲裁的模拟训练,模拟处理较为复杂的涉外法律案件。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我学会了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沟通和融入团队。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也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在涉外法律服务中的重要性。
五、终身学习的意识
涉外法律领域日新月异,法律规则、国际形势、技术发展都在不断变化。培训中,导师们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持续关注国际法律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涉外律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国际法律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总之,这次涉外律师培训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还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我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涉外法律服务。
以上就是我的参加这次培训课程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