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杭州的夏天温度高则能达四十至四十三度,而在这个炎炎夏日,一百一十位广东律师怀着不止四十三度的热情来到美丽的浙江大学之间校区,参加了为期9天的广东省涉外青年律师培养基础班。对于一名肇庆律师的我,日常主要负责的是常年顾问与民商事工作,不仅是在诉讼业务中遇到过涉外法律问题,甚至某几家企业有对外出口业务,经手的几次合作协议或其它非诉事项也曾与外国法律相关。且当下全球化的形势,中国的产能是为“全球”设计和规划的,中国的企业必然要进行全球产业布局,而肇庆在涉外法律服务这一方面确实是一个较大的缺口。因此,除了兴趣所在,我对涉外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与熟悉也是迫在眉睫。此次课程,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具有丰富教学和外国法律研究、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师资阵容强大,理论与实务并重,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通过课程,对比大学时期所学习的三国法,我对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甚至是立法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了解到目前涉外法律服务的现状(如缺乏真正的全球化作业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如经验和能力问题、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和认识问题、司法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问题)。像其中一位讲师就问到“涉外法治是什么?涉外法治有什么作用?”,现场的青年律师均积极讨论,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结合部分、交叉部分、重叠部分,是沟通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桥梁和纽带。而具体来说,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对外开放、推进全球治理、增强国家战略定力等均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为此,作为广东的青年律师,尤其是随着大湾区建设发展,我们更应该加强国内法律和涉外法律的学习更新,加深涉外法律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再者,通过培训,还收获到了一套能打破固有思维的逻辑思维,这是得益于熊秉元教授的课程。仅仅6小时的课程,是我这9天中最印象深刻且收获巨大的时间段。其中,熊秉元教授用一针见血的对话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的开课方式让我们学会“时间线”、“参照物”、“有条件?”等思考方法,对日后办案的思考具有很大启发,让我知道,人必须要跳出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固有思维去考虑事情,要知道“窗外有蓝天,特殊情况有例外”。我将会持续地将熊秉元教授所教的思考方法反复复习,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办案。
最后,除了学识与理论的收获,还认识109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广东律师同行,也通过参加浙粤律师交流会认识了一群热情的浙江律师。在9天的时间内,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吃饭都一起的伙伴,在一起紧凑式学习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与想法,见识到不同地区的律师,不管是资深律师还是新律师,大家都在坚持不懈地学习。向一群高能量的人靠近,让我仿佛得到一道新的曙光激励着我也要继续在这个道路上深耕。学无止境,盼自己日后有机会再次参与培训,有机会能迈向涉外律师的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