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论坛
2025年广东中青年律师管理人培训班-胡作明

 723日至726日,广东省律师行业党委、律师协会与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2025年广东中青年律师管理人才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感谢肇庆市律师行业党委、律师协会的推荐,本人以肇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的身份参加了本次培训班。经过四天三晚的培训学习,本人获益良多,现就培训班的学习情况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历,谈一下心得体会:

一、淬炼党性修养,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化风成俗

作为律所的党支部书记以及律师协会的副会长,加强党性的修养,是确保律所以及律师行业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核心保障。在开班式上,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永康也明确指出:“律师队伍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青年律师承载着行业的厚望与未来。广大律师要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在培训班上,有幸聆听了省委党校吴记峰副教授关于《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委党校刘丽副教授关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 开启全民依法治国新篇章》的授课,使我能够更加系统及专业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及依法治国的有关理论,从高维度淬炼了我的党性,令我对党的政策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吴记峰副教授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日用而不觉”、“久久为功,化风成俗”的哲学阐释,系统、生动地论述了作风建设从制度约束到价值认同的转化规律。这个理论分析与省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金世章在结业式上倡导的“理想信念追光者”职业伦理产生共鸣,共同构建了法律工作者政治素养培育的双维模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于律己,将党纪国法牢记心中,并同时外化于日常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遵守纪律成为习惯。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在本次培训中,省委党校张求会教授为我们开展了《国学智慧与人才管理》的专题讲座,向我们详细论述了国学的有关内容,并将国学的精髓与人才管理相结合,提出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从五个方面详细为我们阐述了人才管理的精髓。同时,张求会教授还提出“管理人才,首先要管好自己”,令我印象深刻。确实,人才管理,管理的是人才,想要人才服从我们的安排开展工作,自身的实力是基础,否则就难以服众,无从下手。作为协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我将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不断学习、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同时借鉴、融合其他发达地区、优秀律所人才管理的经验,促进协会健康、有序、高效开展各项工作。

省委党校张雪峰教授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及文化自信》,多维度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及文化的发展历史,强调及论述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方面的认同的必要性以及实践要求,令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每当历史转折关头,文化自信总能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先导。张雪峰教授的授课,促使我重新审视肇庆作为广府文化发祥地的优势,是否也应该在肇庆组织开展“端砚法治文化节”,把包公治端典故、六祖惠能智慧等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律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打造“法润砚都”文化品牌。

三、拓宽视野,增强内驱力

除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外,培训班还为我们安排了华南理工大学刘凯副教授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生态变革和律师职业群体的定位》以及省律协名誉会长童新律师关于《建设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讲座,从人工智能到国际一流律所的建设,以两个崭新的角度,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律师行业新的业态情况以及新时代律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该两个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在行业融入人工智能以及涉外业务开展、建设国际一流律所方面,确实与其他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面对新科技、新机遇,我们不能安于现状,甚至刻意回避,而是应该迎难而上,积极拓展思路、拓宽眼界,接受并勇于投入时代的洪流,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本次培训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张行动的蓝图。作为新时代法治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红色根脉的守护者,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转化者、时代浪潮的驾驭者。谨以《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自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肇庆法治建设的切实动能。

 
会员登陆
会员名称:
会员密码:
  
服务平台
审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