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论坛
清华进修四日小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北京进修四日小记谢丽英
 
九月中旬,有幸参加了省律协在京举行的进修班学习。北京的秋天,气候宜人,很难得的机会在这样的时间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大学学习,短短四日,在清华大学安静的课室里,与同行们一起聆听顶级学府教授们的智慧,拓展视野,洗涤心灵,引发思考,提升自我,收益良多,小记心得如下。
进修班四日的课程全与法律专业无关,这是一个举办单位命名为“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班,课程内容分为阳光心态、国学智慧与领导智慧、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社会治理四部分。开班前有半天的破冰拓展活动,课程期间还参观了北京颇有特色的天同律师事务所。至于吃喝住行都是浮云,省略不记。
破冰拓展活动的老师颇有经验,短短几分钟把我们四十多个律师伙伴指挥得服服贴贴,一些小游戏很快打破了大家之间的陌生感,有些个性鲜明的同学很快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的找字游戏挺有深意,三十张图片,以不同的方式隐藏着一至三十个数字,放在地上一个线框里,每组几个人配合,由一人在框内捡图片,每次六十秒,共五次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按顺序捡起三十张者为胜。大家玩的很欢乐,以为是个比聪明、比速度的游戏,其实后来听老师总结,才发现其中可探究的东西还真多:想取胜,之初在无限制性规则的情况下,可利用相机拍摄下图片,利用他组活动时通过组员的聪明才智、百度等尽快破解图片数字,待到图片破解完毕,指挥与行动力、团队与个人要完美结合,即由一行动麻利之人站在框内,迅速将图片聚拢在身边,以弯腰插秧之式快速捡图片,其他组员分工指挥不同数字的图片,前一个组员指挥15时,后续的组员要做的是盯着5101015等的图片位置并接棒指挥。这犹如打胜仗,勇敢的士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打仗的策略。小小游戏令人见了长识。
阳光心态是由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主讲,吴教授,东北人,其玩笑地自称为“库子”,阳光心态学说是他自2000年起创立的,他的授课方式中西合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一天的课程好像他的单口相声或小品表演,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上课之初,他以一组画中画的图片,形象地告诉我们,人只有把心胸放大了,压力和烦恼才会少。世界之大,人之渺小,一切事情不过尔尔,做一个达观的积极的活在当下的人,是“库子”给我们的建议。律师行业是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有压力的职业,外国有句名言“客户是魔鬼”,执业十来年的律师,常与社会阴暗面、矛盾纠纷打交道,可以说都是在压力山大中披荆斩棘、摸大滚爬过来的,压力如影随形。对于青年律师来说,有压力才有进步,但是对人到中年的律师,若掌握不好工作的压力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态,自身精神上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健康、家庭矛盾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因此,面对压力下寻求快乐,要学会减压,欲望少点,无法减压要解压,直至学会抗压、耐压、到承受和习惯压力,个人体会,要做到这样,应该时常放空脑袋,昨天已逝,不纠缠,好好活在今天,活在当下,正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以初生的心态面对生活,让生活简单点,才能做到真正的达观和乐天。我们不能成为工作的机器、挣钱的机器,不能被物质和虚荣蒙蔽双眼,平衡心态,有追求,关爱身边的人,才会发现只有精神上的充实才能真正带来幸福感。尝试改变一下心态,也许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自己。
国学和领导智慧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文广讲授的。邹教授主要谈及国学中的儒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并提出儒道互补的中性智慧以及国学对于当代领导者的启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20篇,反映孔子的政治和教育思想,孔子所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得思义”、“温故而知新”、“小不忍则乱大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名言闪烁着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光芒,至今对于后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无不有着积极作用。毛泽东晚年批孔,但其为两个女儿取名李敏、李讷,也源于孔子所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见其对孔子修身处事言论的认可与欣赏。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家,著术《道德经》,五千言,其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如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主张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即以顺应民众的需求为重点来治理国家,不要强加少数人的意志,就可以很顺利地治理国家,反思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的国家治理方向就是明显强加了少数人的意志,其结果呢?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认为最高境界的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作为当代律师,我们可以不迷信科学、不迷信任何学说,但应该在浩瀚的国学经典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指引,才不至于在当下人心浮躁的社会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而不自知。至于国学对当代领导者的启示,邹教授引用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即领导者要有官德,同时引用“把别人变成魔鬼,你在造地狱;把别人变成天使,你在造天堂”的西方谚语,提倡为官者应善待下属,当然,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律师所的管理。
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翀讲我国宏观经济前,我原以为自己会在课堂上打瞌睡,谁知他讲的很精彩,他讲了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展前景和热点问题分析以及及金融危机的成因和防范。给我这个经济学盲的感觉是开了一扇窗,拓宽了视野,从另一个角度立体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至今高速发展35年,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七位,至2010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主要原因有政府扶持、大规模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遇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等。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伴产生的政府腐败严重,都是我国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持续发展经济,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的人才,21世纪的今天,只有科技引领经济前行,才能是笑到最后跑在最前的赢家。而政府的腐败问题已正在执刀清理,希望政府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未来社会必然是更健全的法治社会。作为律师,除了熟知法律之外,关心社会经济也许对于律师执业会有指导性、方向性的影响,律师与金钱融证券等行业的业务合作不也是顺应经济的发展积极开拓的业务吗。
听社科院教授于建嵘讲社会问题前,百度其人,才发现他是微博名人,2010年被30多万网民推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主要缘于他敢说话和帮助一些弱势群体。于教授讲话带有明显的湘音,他用他收集的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年发生在中国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维权事件、泄愤事件和骚乱事件三大类,维权事件主要是利益之争,泄愤事件主要原因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及政府管制能力低下,骚乱事件诉求则复杂,包括经济、政治、宗教、民族多方面。于教授根据他对目前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他对国家制度建设的一些理念,包括调整基本的民生政策;建立司法制衡制度,权立司法权威;保障新闻言论自由等。于教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政治制度改革的积极呼吁者,他有一种迫切的愿望,但我认为,万物都是有它的发展进程,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中国近三十多年国家和民众的发展与生活改善,显然是与我们的政治稳定密切相关的,与那些今天还处在战争与骚乱中的国家相比,我们更应该引以为鉴,希望中国在稳定中求发展,诺大的中国失去稳定,一切中国梦的发展理想都将是泡影。作为服务行业,律师的发展当然需要的是社会的稳定,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作为经常性的冲突纠纷当事人代言人的律师,为什么行业要求要正视律师的位置,律师是不应该成为一些群体事件背后的“军师”,虽然我们国家的法治完善任重而道远,但做为这个法治链条上的一员,我们更肩负有相信法律、支持国家法治建设的不可推卸的义务。虽然律师行业现今发展上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觉得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职业,尽自己的本份和努力为律师行业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历史就是由人“行胜于言”的积极作为而书写的,怀揣自己的梦想,正视远方,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才无愧今生,这也是进修期间参观四合院里的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的一点启示,天同所的运作方式也许不可复制,但是蒋勇律师及他的团队传达的一些积极理念如做有梦想的律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是值得学习的。
菁菁校园,静修四日,听先生们谈古论今,虽不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如沐春风,引人深思,不由感慨,人须常修身洗心,而修身洗心,常不必经当头棒喝,心闲下来,端坐一隅,一书一茶一席话,给自己的心沐浴阳光即可得之。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作为法律人,相信中国,相信法律,相信自己,律师这个行业的未来必是灿烂的!

 
会员登陆
会员名称:
会员密码:
  
服务平台
审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