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协动态
被拐十载,客居异乡,终闻归家信号 ——高要区白诸镇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倾力帮助被拐女士踏上千里回家路

           被拐十载,客居异乡,终闻归家信号

——高要区白诸镇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倾力帮助被拐女士踏上千里回家路

 

春夏之交,连降大雨,似要迎接一个万物更加繁盛的季节。今年58日,在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大基头村委会,几位客人冒雨早早来到,他们是区司法局、白诸镇委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有年轻的驻村律师麦子俊。未顾得上擦去肩上的雨水,麦子俊律师便向现场人员讲述了事情的起末。

 

► 上门求助

2019111日,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作为驻大基头村的法律顾问,麦律师如常来到村委会坐班。傍晚时分,正当麦律师准备下班时,四名行色匆匆的村民走了进来,满脸忧虑,欲言又止。

迟疑再三,黑瘦的一位年长者先开腔:“麦律师,请您帮帮忙救下我的孙子,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情绪激动处,话音未落,老者已举起粗糙的双手掩面哭泣。

他姓李,是大基头李村人,同行的还有他的儿子、女儿和儿媳。

麦子俊连忙上前搀扶安抚:“老人家,别急,遇上什么困难了?说出来,我会尽力帮助您。”

► 落入圈套

10年了,整整10年了!我们一家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当事人是李伯的女儿,名叫李某妮,19877月生,小学毕业后,无论家人怎么劝都不愿意再读书了,一门心思想着出来打工。15岁那年,她就背起行李,踏上了去深圳的客车,加入打工者大潮,在当地一间玩具厂工作。

2008年的一天,一名来自贵州的工友说:“介绍个靓仔给你认识吧,他人很好!”

外面花花世界五光十色,而自己却埋没于车间,日复一日与机器一起劳作不息,工友的话无疑在李某妮的心中激起了涟漪。

她低下头羞涩一笑。第一次“有人问津”,总是好事啊。

其实对方也不是什么“靓仔”,足足比她大10岁,在深圳一家家私厂做打磨工,名叫杨某喜,其貌不扬,沉默木讷,说起话来时总是吐字不清。但是对于文化不高相貌平凡的李某妮来说,生活却不再如一潭死水般平静。

就要到2009年春节了,厂里开始放假,工友们纷纷返乡过年。刚认识不久的杨某喜对李某妮说:“跟我回老家玩耍一下吧。我老家在贵州省,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自小就不曾有机会外出游玩的李某妮,对于贵州这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已久,想想玩玩也没什么吃亏,于是她就点头应允,跟住杨某喜踏上了西行之路。

 ► 走投无路

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地处贵州南部,处于广西与贵州交界地区,现隶属沫阳镇管辖。当地崇山峻岭,交通原始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是西部典型的贫困地区,是国家“八七”重点扶贫县之一。

过节嘛,总离不开吃喝,虽然住的是石头垒砌的屋子,吃的是大碗大碗辣椒拌过的粗蔬。开始时,杨某喜一家对刚见面的李某妮还算客气,然而谁知道,这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盘算!

年假一天天过去了,每当李某妮问起:“我们什么时候回深圳?”杨某喜竟总是无赖地回以同一句话:“我们没有钱,怎么坐车回去?”

在自己的地盘说翻脸有何难?要死皮赖脸拖延又有何难?只是可怜了懵懂蒙昧的李某妮啊!还未看清身边这个人的真面目,还未弄清自己身处何方,甚至来不及给双亲打个电话报平安,在面前的这一个个陌生人露出真面目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身份证不见了,手机坏了,身无分文。

穷乡僻壤,走投无路!

惊慌失措的的她想到了逃跑。可是又岂能做到说逃就逃?她被反锁进了一间小屋……至于接下来的待遇,也就是男的施予暴力,女的给予辱骂,甚至有一段日子被带着了锁链!直到生下了一个男孩子后,她的活动空间才由一间小屋扩大到村。

► 出现转机

时间一晃而过,这些年里,李某妮生下了两个儿女。到了2018年,若不是杨某喜因为酗酒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她也许从此就一辈子生活在遥远的异地,归途遥遥无期。

据李某妮后来向笔者忆述,杨某喜在家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家里的钱财都是由其哥哥管理,他偶尔的劳动所得都必须上缴。而李某妮本人更是两袖空空身无分文傍身。

或许,正是由于杨某喜的离世,又或者李某妮完成了杨家“传宗接代”的任务?这才有了让她终于得以逃回高要父母身边的结局吧。

据李某妮的父母反映,在2011年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李某妮曾求得杨某喜同意致电家里的父母,当两老苦苦哀求,期望相见时,杨某喜就托辞说:“等有钱了就坐车回来。”随后又是杳无音讯,两老回拨电话也是一个空号。因此,这个“女婿”直到去世,她的父母也未曾谋面。

10年分隔,音讯全无。当女儿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眼前时,两老悲喜交集,抱着女儿泣不成声。

眼前的女儿,已是一个10岁儿子和7岁女儿的母亲。离乡日久,就连自己的母语也说得不流利,很难才吐出只言片语。同村的叔伯和她的哥哥说,她小时候虽然不爱读书,个性较懒散,但与一般姑娘没有两样,少女情怀活泼天真。而如今眼前的她,却总是两眼怔怔、表情呆滞、少言寡语,与10年前判若两人。

► 律师相助

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家人来到村委会向驻村律师求助的一幕……

由于李某妮的语言退化,不能畅顺表达,麦律师无法从她的口中得到对方的确切地址。这对入手调解造成了困难。能得到的消息就只有黔XX旗”,为当地的土名。

面对李伯一家的求助,麦律师深表同情,也意识到事关重大。麦律师从地方的简称入手,从地图上反复推敲查阅,确认了大概位置,随即致电当地110,向当地警方求助,并报上事发的村庄土名。这一招竟然发挥了奇效,很顺利就得到了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转介到当地相关乡(镇)派出所。

看到事情有了进展。麦律师帮忙把相关情况向一位贵州警方史姓民警述说,并请他进村详细了解事件真相。

两天后,麦律师接到当地派出所的电话。经核查,他所说的两名小孩确有此人,目前由爷爷奶奶照看,已经正常入学,不存在着拐卖事件,与李某妮所反映的情况不符。麦律师意识到,或许是由于当事人故意隐瞒,派出所民警并未完全获得真实情况。

麦律师随即多次致电史警官,就此事反复沟通,融汇着情、理、法的交流中,对方最终被麦律师诚恳执着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意识到事件的复杂性,欣然答应到村里进行重新核查。

当地民警经过多次到事发的甲哨村走访调查,终于穿透迷雾了解到事情真相,并最终做通了杨某喜父母和哥哥的思想工作,同意让两名孩子回到母亲身边生活。

厚厚的乌云中透出来的阳光,让麦律师和李伯一家人看到了希望。麦律师在与杨家的哥哥电话交谈中,感觉到对方虽然意识到是自己家人的过错,但却没有明确表态让孩子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身边。麦律师意识到此事不能继续拖延,必须尽早解决。他从侧面了解到,杨家兄长也有两个孩子,生活条件较贫困。于是又致电杨兄,向他解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告知其违法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又从经济和抚养孩子的角度,分析利弊。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件迎来了豁然开朗的时刻:今年211日(农历大年初七),麦律师在电话里听到李某妮家人欣喜的声音:黔方正式通知他们接孩子回来了。

李某妮总算重获自由,回家见到了父母。

在与李某妮家人交谈中,她妈妈说,由于一直没有女儿的消息,自己总是“魂不守舍”,有时在地里劳作,也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甚至突然停下手中的农活,在田边发呆落泪。李伯则时常低头掩面、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他,大半辈子循规蹈矩,女儿却遭受如此际遇,他的眼睛里,装着浓浓的心痛。

从二十出头的大姑娘,变成了现在神情冷漠、反应缓慢甚至是有点麻木的妇女。当客人来访慰问时,李某妮始终双手交叠膝内,正襟危坐,噤若寒蝉。对于她的三缄其口,大家都可以理解,令人痛心的是,她三番五次地当着客人的面,大声呵斥家人,神情和口吻满满的厌恶和怨戾,甚至否认自己的不幸遭遇。

据笔者事后向心理医生了解,由于10年来的扭曲生活,李某妮的反常举动属于应激反应的一种,可以理解。笔者事后致电李某妮的父兄,核实事情的细节时得知,她在客人们离开后,才向家人坦陈:这两天,自己的儿子回去了贵州办理有关继承手续,她的心里充满了担心和顾虑,所以才不敢向来宾和盘托出自己的不幸遭遇。

► 律师说法

看到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在宽慰之余,麦律师也满怀感触。

麦律师说,这种案例很普遍,常见诸报端。李家的情况属于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当李家来向他反映情况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提及“被拐”这个字眼。甚至其他类似事件中的许多当事人,在孩子出生后“认命”,默认这种“米已成炊”的婚姻,不再追究这种犯罪行为。这种法律意识的薄弱、维权意识的欠缺、和对犯罪行为的麻木,才是对社会最大的危害。

麦律师提醒,未雨绸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被人拐骗,显得尤为重要。

► 亲人团聚

今年春节期间,李某妮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贵州把孩子接回了高要。现两孩子已在高要入学,由于孩子的户口仍在贵州,目前,区司法局、白诸镇政府工作人员和麦子俊律师正在协助李某妮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办理入户手续。

10年来久盼的家人团聚,如今终于得以实现,对于驻村法律顾问在其最焦急、最彷徨的时候给予的法律援助及事件解决的结果,李伯伯一家人表示感激不尽。

作为驻村(社区)法律顾问,麦律师辛勤付出的同时,也为助人收获到了满足和幸福感,对于我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他作为其中一份子并发挥了专业作用,麦律师表示深感自豪。

 

 

► 笔者手记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基层群众的心目中,已逐步树立起了“新观念”:出现矛盾纠纷、利益损害,需要寻求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时,首先会前往村(社区)委员会或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找村(社区)法律顾问帮助,而村(社区)法律顾问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认真、专业地为社会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如同指路明灯,拨开群众心里的黑暗迷雾,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助力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

2014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来,按照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区司法局深入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力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对我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至2018年年底,高要区共有73名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了全区17个镇(街道)352个村(社区)。自推进该工作以来,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共为村(社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4000人次,开展法治讲座共6680场次,协助起草、审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同219件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86件次,参与人民调解345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87件,协助处理其它法律事务1341件次。

同时,高要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值班、律师调解、刑事案件辩护覆盖试点等工作,指导律师积极服务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妇女等特殊群体,化解了大批群体性劳资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矛盾纠纷,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转自高要发布)

会员登陆
会员名称:
会员密码:
  
服务平台
审批公示